
中新網臨汾7月28日電 (任麗娜 王建先)戶戶有經濟林,家家有“黃金果”,國家級文明村——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史村鎮常安莊村,如今正在打造以桑葚、櫻桃、油桃、葡萄、酥梨、蘋果等種植與觀賞于一體的農旅商業經濟帶,“百果園”里結出村民“致富果”,推動鄉村振興。
“我家一共種了有24畝梨,其中12畝是玉露香梨。預計今年畝產將達到8000到1萬斤!28日,正在地里忙著管護果樹的常安莊村第一種梨大戶張國棟對記者表示。

常安莊村種植戶張留喜、宋建設共種植桑葚10余畝,畝收益6000元;種植戶樊玉清,種了10畝桃,畝收益5000元;種植戶劉紅恩,種植葡萄6畝,畝收益4500元。該村由于果子品種多,成熟早晚時間不同,現如今,種植戶賣了桑葚賣櫻桃、賣了櫻桃賣油桃、賣了油桃賣葡萄,一年四季,忙個不停,收入不斷。
據了解,常安莊村素有種植果樹的傳統,現村“兩委”班子因勢利導,品種更新換代,技術轉型升級,正著力打造以桑葚、櫻桃、油桃、葡萄、酥梨、蘋果等種植與觀賞于一體的農旅商業經濟帶,有效帶動全體村民創業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根本。經過幾年發展,常安莊村已經種植各種果林近千畝。全村159戶,戶戶有經濟林,家家有“致富果”,人均1.3畝,個別畝效益達上萬元,總產值達到600萬元,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被村民親切稱為“百果園”。
常安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解文軍表示,該村將進一步挖掘果林產業潛能,把“百果園”打造成城市后花園和居民采摘園,下功夫發展休閑旅游經濟,推動鄉村振興,讓村民可持續增收。
常安莊村地處曲沃縣城東郊,依托交通便利條件和城郊位置優勢,開創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新路徑,引進社會資本,規劃土地30畝,建設集銷售、冷庫、物流、分揀、包裝于一體的農貿市場。目前,一期工程建筑主體已基本竣工。
據悉,通過建設農貿市場,常安莊村果林產業將會得到強鏈延鏈補鏈,深加工升值,遠銷售增收,建成之后,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0萬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