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西新聞7月28日電 日前,山西省加工型馬鈴薯基地暨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忻州市五寨縣召開,此舉旨在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培優培強特色產業,全力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特”“優”農業高質量發展。
當日上午,與會人員在五寨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分別觀摩了馬鈴薯“雙新”“雙減”示范基地、高標準農田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加工型馬鈴薯基地“薯+”輪作農產品展示點、高標準農田萬畝雜糧種植示范基地和五寨縣雜糧產業園。
據五寨縣委書記劉志成介紹,2021年、2022年,五寨縣連續兩年累計投入5.4億元,實施了土地整理、興修渠系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規模達到6萬余畝,全部集中連片,實現了基地建設“機田證”一體化。馬鈴薯產業向標準化、規;、集約化、科技化、機械化、智能化邁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2021年經測產,五寨縣加工型馬鈴薯畝產最高達7.3噸,畝產收益較傳統種植增效3倍以上。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土地出租、勞務輸出等收入達50萬元以上;項目區涉地農戶5054戶13348人,人均年收入12513元、人均增收5395元。
2021年底,山西省政府出臺了《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動方案》,發展加工型馬鈴薯是重中之重,到2025年要建設30萬畝現代加工型馬鈴薯基地。2022年,山西加工型馬鈴薯種植規模由2021年3萬畝發展到10.64萬畝,種植區域由1個縣擴大到8個市11個縣。
圍繞“土豆革命”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山西打造了以五寨縣為代表的加工型馬鈴薯產業基地10萬畝,走出一條農田農機農民融合匹配的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了農田旱澇保收、產業高質高效、農民增產增收。
為解決馬鈴薯種植單產較低、加工轉化率不高等問題,五寨縣先后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快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意見》《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積極引進加工型馬鈴薯種植項目,讓“小土豆”變為“大產業”,引領全縣農業產業轉型發展。(完)